設計系必知的畢業製作生存秘笈(下)

--

有人說1999年生的人們是可憐的一代,生於 921大地震、畢業於疫情,而設計系在2021又被取消了新一代,雖然看起來很慘,但這個看似重大的傷痕或許會影響之後幾代人的創作、行為模式。

嗨,這篇文章主要是以學生的角度看待所有設計領域的畢業製作,因此適合即將面臨或是正在經歷畢業製作的大家,除了專注於如何選題、怎麼發想、也會提出製作過程當中可能會有的問題(像是組員選擇、老師建議與自己內心不符……),一個畢業製作到底會花多少錢等等,希望分享給大家、緩和大家的焦慮,讓大家在經歷這段過程的時候有一個初步的心理建設與預先對畢製的價值觀。

我自己將畢業製作的過程大約分為匯集資源、創意發想、反覆修改、結果呈現四個階段,文章當中會用這四個階段來與大家分享。這篇生存秘笈(下)會分享反覆修改、結果呈現兩個部分,想看前兩個階段的話可以前往設計系必知的畢業製作生存秘笈(上)看看!

畢業製作大約可以分成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任務與目標不盡相同,每個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分段方式

反覆修改 — 驗證設計與磨練耐性

如果前面的創意發想做的夠紮實、設計研究深度跟準度很夠的話,通常在製作草模、修改、精模製作的過程當中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修改的地方除了會探討造型美感、轉化手法等問題之外,也有可能會更進一步的探討設計出來東西的可行性。

一、專業的問題找專家!

以工業設計的角度來說,設計出來的東西通常都會遇到可行性、實用性的問題,比如說,如果做一個老人互動的產品,主打可以促進老人之間的關係、延緩腦袋老化,這些事情有沒有被某個產品驗證過?或是有沒有理論可以為這項產品背書? 通常學生很難第一時間會有能夠說服老師的理論與數據,所以在前期的田野調查、設計研究顯得非常重要,這個在上一篇秘笈後段當中有提到。
如果做的東西牽涉到某些特定的專業知識(醫學、化學…)或是儀式(香具、茶道…),但是自己不是很了解的時候,直接與該領域的專家聯絡或許會是最直接、也最有力證明設計立足點的方式,與我同屆的許多組別都有詢問不同領域的專家,他們也都有得到很完善且專業的回覆。

在現實當中,理論跟實務的是完全兩個世界的產物,畢業製作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個契機讓我們思考怎麼把現有的專業知識或是技術重新轉化成為一個創新、且可以被需要的設計作品。

二、把好看放在第二順位

我覺得設計作品不應該一昧地要求做的好看,因為好看是理所當然,這是設計系的基本專業能力。但在畢業製作當中更應該讓自己練習的是,驗證自己的設計有沒有達到設計目標,這才是設計應該要傳遞的價值。設計師的價值是透過轉化能力,把原本生硬的議題、工具轉變得更有趣、更方便,讓這個世界因為自己的設計而改變了一點點。

當然我也不否認大家第一時間都喜歡看好看、吸睛的東西,特殊色、現代風格的排版真的很引人注目,我也覺得能夠做出這樣的作品很厲害,但我更認同的設計概念是,美感可以拿來作為讓別人更喜歡的手段,但不應該把漂亮、好看當作設計的最終目的,讓別人覺得漂亮的背後,究竟有沒有達到原本的設計概念與目的才是我們應該要去探究的。

三、與技術端的衝突

如果像是秘笈(上)有提到比較需要與技術端合作的類型,多多少少都會有最終呈現與技術端最低需求有所出入的時候。像是如果用arduino組裝起來的PCB板的話,可能就沒有辦法塞到理想的產品尺寸裡面,特殊造型的車用零件也沒有辦法用一般的塑料3D列印代替,所以關鍵的廠商很重要。但是即便有關鍵廠商,大部分也需要花較為高昂的金額處理,有時候為了處理幾個比較特殊的物件而大費周章,感覺實在不大符合效益。

當然,在一開始大家都會想方設法的製作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惜花錢下去做,但是我們可能需要停下來想一下,如果我們的東西如此特別,未來真正能夠讓這個產品發揮功能的機會就相對減低很多,製造成本增加、又沒有辦法用簡易的東西替代,開發的機會頓時銳減。

這回歸到最初的問題,畢業製作對於自己來說究竟是什麼,是想要展一個酷東西,或是想要做出最後可以生產,為大家生活提供服務的產品?

結果呈現階段 — 把作品秀一波

一、讓自己的作品放在好的平台上

好的平台可以增加曝光、為自己爭取比較多的機會,讓大家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就能夠讓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

1.實體展覽

實體展覽除了已經行之有年的新一代設計展,近年來也有南部的放視大賞,有些學校也會租借場地舉辦自己的校園展。這些實體展覽的好處是可以確保自己的展品在短時間之內有很多的人流量(大約幾千 — 幾十萬),並且透過實體的互動,讓來參展的人更清楚作品的作用與有趣之處。除此之外,在展場裡面有時也會有業界的廠商前來觀展,若是自己的作品有受到睛睞的話,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合作機會。

如果是以前就讀高職的話,或許實體展覽也會變成同學會的會場。

2.線上展覽

新一代去年(2020)與今年(2021)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都使用官方線上展的方式呈現大家的作品,但是效果比起實體展覽來說差強人意。今年又因應疫情的關係,有許多與設計相關的IG帳號、自媒體都串連起來,舉辦線上的新一代設計展,是boring design lab也自主舉辦了2021 VIRTUAL DESIGN SPRING SHOW (2021.05.28–06.28),篩選40件應屆畢業生的作品放在虛擬的展覽會場當中。對於設計系的學生而言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畢業典禮,而這種形式也稍微彌補了實體展覽的時間、空間限制,大家如果有餘力的話,很鼓勵大家踴躍投稿。

3.參加比賽

除了新一代新秀設計獎、新一代概念設計獎、放視大賞、A+文創季等國內的比賽之外,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義大利A’設計獎、德國IF新秀設計獎也都是很值得投的比賽,雖然有些比賽參加需要付出比較高昂的費用,但是如果獲獎的話,有些會有媒體報導、廠商媒合的機會,不僅增加自己的曝光程度,也會是一個很好證明自己設計能力的標的,放在履歷當中也是很亮眼的成果展現。

4.經營自媒體帳號

展覽之前、甚至在製作過程當中,有些組別會為自己的作品創建IG或是臉書的自媒體帳號,紀錄製作過程或是發布展覽訊息之用,我認為也是很好的宣傳手法,若是之後有想要把自己的作品商品化的話,也能夠很精準地將宣傳訊息傳達給自己的受眾。

二、與觀展者交流

雖然我們這屆沒有實體的新一代設計展,但是我們在學校舉辦校內展覽的時候,與觀展者交流的過程當中得到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有的想法。展覽裡面,來看展的年齡層非常廣泛(可能是攜家帶眷來看兒子女兒),有些人甚至只是剛好路過,而這些也是在與他們交流之後才知道的。

在介紹完自己的作品之後,有些人會有疑問、有些人會想要體驗看看,真正體驗過而回饋給自己的訊息很多都是以往沒有想到、或是之前不確定的假定,在與觀展者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更加確定畢業製作的下一步可能會往哪裡修改、在過程當中做到了什麼、沒有做到什麼,與觀展者交流後的互動也可以為自己增添不少成就感與樂趣。

三、設計作品的保護

設計作品如果做得很好的話是真的會被發掘的,但是當有人願意與自己合作時,更需要提高警覺,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很友善的,我自己本身也有遇過自稱是某專利公司的業務,說想要幫助我們媒合市場廠商,卻一直迴避談到公司過往經驗的案例。設計系四年的教育制度當中,好像沒有規劃課程讓同學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作品,因此下面提供幾個方式給大家參考。

1.專利保護

有些人會在實體展覽的時候,在作品旁邊放上「專利申請中」的小牌子,也會特別跟觀展人說沒有辦法拍照。專利的申請除了商業上運用之外,也很適合用於即將開發的產品。

現行的專利主要分為新型專利、發明專利、設計專利三種。而設計專利比較適合大部分設計系學生的作品,設計專利的保護概念是依照物品的外型、視覺上的感覺與效果來做判斷,所以當有人仿造、模仿自己的造型並拿去做商業用途的時候,就可以用專利來保障自己的權利。除了保護之外,專利也可以用來交易、做商業佈局,一般可以保障15年,但是每年都需要繳錢給專利局。

比較麻煩是,申請專利前的專利申請文件需要花一點時間研究,有些人會選擇外包給專利事務所處理,但會花比較多錢。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個人蠻推薦有需要的組別嘗試在學校裡面修設計專利或是專利相關的課程,雖然不一定要成為專家,但是至少對於專利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可以學習如何撰寫專利申請文件,省下一筆錢。

2.透漏部分作品樣貌即可

除了實體展覽之外,線上、紙本的作品呈現也有可能會讓有心人士想辦法假冒、抄襲,尤其是介面設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的領域最容易遇到。

曾經聽過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公司應徵人的時候把應徵者的作品集留下來,然後用應徵者的作品轉化自己的商品,公司直接盜取他人的點子來利用。如果有任何設計系同學的作品被這樣盜用,任誰都會覺得很不爽,所以在作品集的規劃當中,也要略為思考是否需要放那麼詳細的資訊在作品集裡面,在資訊足夠的狀況下,我們要稍微的收斂一些,透漏部分作品的樣貌即可。

3.將作品全貌留到比賽後

有些動畫、互動類型的作品會參加影展、互動展等比賽,但是可能會在實體展覽之後一陣子,這時候會有人選擇把完整的影片、互動內容留到比賽之後再發佈在線上。除了可以避免在賽前被其他人仿冒、抄襲之外,也可以保留自己作品的完整性。

畢業了,然後呢 ?

1–2年的畢業製作過程很漫長,但也是一段值得回憶的時光。有些人製作畢業作品的目的只是為了畢業,有些人可能沒有特別的想法。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覺得,如果能夠讓它在被丟掉、被遺忘之前增加更多的價值,好像也是不錯的選擇 ? 有些人會選擇用之前的自媒體帳號繼續經營作品,更厲害的人可能會拿去募資、賣給別人。很多人討論怎麼產生畢業作品,但好像很少人提到作品產生之後應該要怎麼處理,或是讓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可能是做得很累吧!)

畢業製作的作品應該可以算是在大學四年當中最完整的作品,希望大家可以把作品的價值發揮到最大,不要讓它沉睡在硬碟當中,如此一來也才對得起自己為了它付出的1–2年心血。

做完畢業製作之後,除了去當兵、讀研究所之外,大家基本上就會面臨就業問題了。設計行業在台灣已經很飽和,對於新鮮人來說其實沒有很友善,大環境的驅使下,很多設計系的同學畢業之後通常不會走純設計的路線。(可能也是避免被當成純美工)

因應這樣的大環境,我很鼓勵設計系的同學跨領域修習課程,至少知道除了設計之外還有什麼是自己可以做的、喜歡的,畢竟設計本身就是一個跨領域的綜合專業,我也相信在不同的專業當中,大家都可以找到設計可以施力的地方。

最後,不論大家的畢業製作目前如何,謝謝大家看完我所寫的畢業製作生存秘笈(下),如果沒有看到上一篇的可以前往設計系必知的畢業製作生存秘笈(上),希望對於你們在畢業製作的過程當中有所幫助。

謝謝閱讀,希望能幫助到面臨/正在經歷畢業製作的你,隨時歡迎留言討論~點擊 拍手👋 
讓我繼續有動力寫文章,5下、10下、最高可以拍50下
我們下篇文章再見~

--

--